第408章 天下作协是一家_重回80:我的文艺人生
讽刺小说网 > 重回80:我的文艺人生 > 第408章 天下作协是一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08章 天下作协是一家

  这部苏联七十年代的电影,进入八十年代后在国内上映,立刻获得国内观众们的喜欢,包括这首电影的插曲也广为流传。

  莫斯科没有把焦虑隐藏

  她见证了一切

  而所有的灾难和愁绪

  都在她面前遁形

  莫斯科的爱不是那般急速

  但是永恒和清纯

  赵红军也听过这首歌,等姑娘唱完之后,就搭讪起来:“姑娘,你唱的挺好听啊,俄语还很标准。”

  “我在外院主修英语、法语,俄语还是我爸教我的。”看样子,戴嘉利是个很开朗的姑娘,笑着说道。

  “你爸?”

  “我爸妈都在外交部工作,我爸常年驻在匈牙利。”姑娘回答道。

  卧槽!

  不是一般人家的姑娘啊。

  “你来海口干什么,去亲戚家玩吗?”赵红军又问道。

  “不是啦,我是来创业的,海南不是马上就要建省了嘛,将成为国家最大的经济特区我有好几个同学都来了,我是投奔他们的。”

  “你想做什么?”赵红军忍不住问道。

  “翻译啊,我会英法俄三国语言,现在海南成立特区,吸引外国投资肯定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,所以我们几个同学准备成立一家翻译社!”姑娘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。

  赵红军听了,和方明华对望了一眼。

  双方都读出对方眼神的意思。

  尼玛的。

  有这么好的家庭背景,要创业,燕京不好吗?

  难道燕京不缺翻译人才?

  非要跑到海南?

  “你妈同意你来海南?”方明华忍不住问了句。

  “当然不同意啦,我是偷偷跑出来的。”

  额的神呐

  你这一跑,不知道你父母多担心?

  “到了海口,伱还是给你父母写封信吧,免得他们担心。”方明华忍不劝道。

  自己身为父亲,越来越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心。

  “等我闯出一番事业,当然会给父母写信告诉他们啦。”姑娘说道。

  方明华听了摇摇头,没再说什么。

  戴嘉利倒问起方明华他们来:“大哥,你们也是来海南创业的吗?”

  “也算是吧。”赵红军回答的很含糊:“我们来海南,主要是做一笔生意,看那有没有机会。”

  “哦那祝我们都能成功!”姑娘还挥舞了下小拳头。

  三人说说笑笑,不一会儿就到达市区,偏三轮开到一个较为繁华的十字路口停了下来,三人分别下车。

  “大哥!再见!”姑娘一手提着旅行包,向两人挥挥手,向司机问清大致方位后,迎着朝阳向前走去。

  “明华,你说她能成功吗?”赵红军叼起一支烟,看着姑娘消失的背影,问道。

  “不知道,但我希望她能成功。”

  “难”赵红军摇摇头回了句:“好了,我们现在干什么,直接找出版社?”

  “先找个地方住下,然后去找作协。”方明华笑道:“天下作协是一家嘛先从侧方面了解了解情况。”

  “行。”赵红军提起旅行包。

  两人准备过马路,他们这才注意到,十字路口竟然连红绿灯都没有!

  周围几乎没什么高楼,街道上都是自行车,甚至看到一个农民牵着一头水牛悠闲路过。

  “卧槽,这是海南的省会?我觉得还不如内地的县城。”赵红军忍不住吐槽了句。

  “内地小县城?一个小县城你能听到这么多天南海北的口音?”方明华反问道。

  的确。

  方明华就站在十字街头一会功夫,就听到来自东北、河南、江浙一带的口音的人,一个个都很年轻,背着行李风尘仆仆的样子,但眼神中充满希望。

  十万人下海南啊。

  何止十万?

  两人原打算找一家干净一点的招待所住下就行,但跑了半天发现所有的旅馆招待所都爆满!

  全部都是来从内地来“闯海”的人。

  卧槽

  赵红军一发狠,问旅馆老板:“你们海口,最贵的酒店是哪?”

  “当然是望海楼啦。”

  “明华,我们去望海楼!”

  望海楼位于海秀路,是椰城乃至琼省,最气派、最高档的酒店,一共十二层高,除了餐厅还有歌舞厅,免税商店,上面四层还是写字路公开对外出租。

  方明华两人坐着摩的来到酒店,只见大堂宽敞明亮、富丽堂皇、透着玻璃天井,还有镶嵌在蓝色大海背景墙上、象征着“年年有余”的古铜色大鱼雕像。

  酒店果然还有空房,别的房间都已经住满,现在只剩下两个套间,每晚要价98元。

  泥煤的,这相当于一个职工半个月工资了。。

  当然,两人是不在乎这点钱的。

  两人各自住一套,简单洗漱之后就去酒店的餐厅吃午饭。

  酒店提供的最正宗的粤菜、琼菜,酒店里人来人往,人声鼎沸,两人肚子也不饿,就要了一碗当地名吃抱罗粉。

  是用粉条做的,但汤味道竟然是酸甜的!

  额滴神呐

  方明华强忍着把一碗抱罗粉吃完。

  方明华边吃边向服务员打听省作协的办公地址,不过对方根本没听过这个单位。

  “作协做啥鞋?皮鞋还是做布鞋?”年轻的女服务员还带着好奇心,问道。

  我#¥%……

  “布鞋。”

  方明华当了钱和粮票,转身就走。

  两人回到房间,,商量了下,决定先去省政府一趟,在那里自然能打听到作协的地址。

  这个时候HAN省还没正式成立,现在的名字叫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,就在海府路上。

  两人又坐上偏三轮摩托车直奔海府路。

  海府路,连接着老海口和府城,因此命名,是海口一条主要街道,方明华和赵红军两人赶到政府大院,找到大门口值班室的保卫科人员,方明华又拿出自己的工作证,询问作协所在地。

  很巧,工作人员告诉他,省作协还在筹备当中,筹备组就在政府大院内。

  “就在后面那个三层红砖楼房的三楼。”工作人员热情说道。

  “谢谢。”两人就向政府大院后面走去,果然在最后面看见一个红色三层小楼,门口挂着“海南岛作家协会”、“HAN省作协筹备组”两个牌子。

  两人上了三楼,迎面就看到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。

  男人看到方明华,愣了一下,试探问道:“你是《延河》杂志社主编方明华同志吧?”

  “我是方明华,请问你是?”

  “我是叶蔚林。”

  “你好,叶主席。”方明华脸上露出笑容,主动伸出右手。

  方明华没见叶蔚林这个人,但是听过他这个名字,湘省作协副主席。

 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,是因为他写的一个中篇小说《没有航标的河流》。

  这篇小说曾经获得第一届全国中篇优秀作品奖。

  而这部小说被吴天民拍成电影而且获得1983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。所以方明华记住这个人。

  两人握手之后,方明华又介绍了赵红军,然后好奇问道:“叶主席,你也来海南出差?”

  叶蔚林呵呵一笑:“不是,我现在已经调到海南,专门负责筹备海南作协的工作。”

  原来如此!

  找对人了啊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cfsc.org。讽刺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fcfsc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