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第36章_夫君他亦敌亦友
讽刺小说网 > 夫君他亦敌亦友 > 第36章 第36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章 第36章

  公主府靠近皇城,离六部官署更是近,行至东华门前的小御街,迎头碰到一群同僚,文官上值惯常坐轿辇,此刻遇到一处,干脆下轿的下轿,下马的下马,众人拱了拱手,一道往官署去了。

  有人说起昨日早朝上的事,御史台有人参了礼部的某位郎官一本子,矛头直指东宫。说起来,太子自从年前接了吏部的事情之后,仿佛全然不理先前苦心经营多年的礼部。

  礼部那位老尚书年事已高,向来只听太子摆布,手下的人愈发怠慢,赶上今年遇上五年一次的大朝会,礼部与鸿胪寺赶上最费力不讨好的一年。

  手下的人或许原本想趁着上峰在考绩调动里能多关照关照,擢升品级也好,调动职位也罢,结果到头来,陪着东宫熬过被秦王死死压制多年的旧人转眼被太子抛之脑后。

  就连慰劳的象征也没有,底下人心生怨言,纰漏越来越多,被御史台的言官抓住把柄,狠狠参了一本子。

  圣上命令彻查,大朝会在即,此等作奸犯科偷奸耍滑之人绝不姑息。

  谢彦的年纪,已然不算官场上最年轻的那一批,不过站在人群里,同样的官袍穿在他身上,革带束出劲瘦的腰身,不用看正脸,那挺拔的身影一眼就能认出来,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。

  赵恭坐在刑部官署前厅的衙下,刚刚端起侍从呈上的茶水,微涩微苦的茶香袅袅,热气氤氲在眼前,便看到了几个官员一同进来,谢彦也在其中。

  “殿下,您今日怎么来了?”

  为首的左侍郎一眼便看到身着白玉蟒袍的赵恭,上前行礼问好。

  赵恭略笑了笑,看向一旁的谢彦,“孤掌着吏部,如今许多事情还要与贵署通力协作,有几个官员叙复【1】的案子,谢大人,今日可有时间?”

  对面站在天光下的人如同松柏,面上波澜不起,礼节性比了比手,“殿下里边请。”

  另一处金紫光禄大夫翁府门前,女眷们的马车络绎不绝,东榆林巷数着翁府最为阔大,如今春日里起宴,还是府上二少夫人临淮县主领头,仆役们守在门口,一拨又一波往里请客。

  赵濯月来的不算早,也是谢彦替他算好了时辰,圣上唯一亲生的嫡出女儿,合该端起架子来。

  门口的仆妇看到这架挂着公主府牌子的油壁车,赶忙让人给临淮县主递信。

  县主亲自出来迎接,端着礼节到阶下给赵濯月行礼。

  “殿下赏光亲临,实在是妾的福气。”

  临淮县主祖父乃是先帝的亲兄弟,先前在婚仪上为首的那位老亲王便是县主的叔祖父。本朝的王爵只传三代,公侯的爵位除了几个世家以外也是及身而止所封的开国爵,因此有着封号的宗室被格外尊崇。

  这位县主名唤赵蕴绮,年长赵濯月两岁,嫁的是金紫光禄大夫、上柱国翁启丰的嫡次孙,传言二人是青梅竹马,感情甚笃。

  临淮县主细眉细眼,长相有种江南女子的标致灵动,大概是娘家贵为宗室,夫家亦是清流高门,面上总浮现着诚真的笑意来,让人看着就心生好感。

  赵濯月伸手扶起她来,“姐姐何需如此客气,一家人不说两家话。”

  好感虽是有的,但也仅限于表面上的客套,不过这位县主堂姊倒是十分热情,亲亲热热挽起她的手来,一边夸赞一边请她往里走。

  今日天暖,春日里新制成的衣衫用料精细,赵濯月原本没在意过,大概是那位讲究的驸马爷叮嘱过,这条云红的榴花裙在阳光下波光粼粼,上衫是浅浅的玉色,领缘、袖口都镶滚着云纹,倒是很适合新婚的娘子穿戴。

  眉若黛山,唇若牡丹,赵濯月的长相与太子不愧是亲姐弟,都有些欺骗性的柔和。美自然是美的,那种五官的柔美加上刻意保持的娴静,像是春风里轻轻摇曳的鲜花,精心打扮之后,才显露出公主的威仪来,当真只有牡丹可以作比。

  “那我就斗胆叫殿下一句妹妹,”县主笑盈盈不加掩饰的打量了她一眼,仿佛有些慨叹似的,“妹妹多年不见,出落的国色天香,花容月貌。”

  赵濯月低头唇角微弯,心想自己难道五岁前与她有过往来吗,过那等久远的事情,记忆都模糊了,小小的女娃娃能记住些什么。

  不过县主倒是直接,“许是时间长了,妹妹那时候年纪小,不记得了。”

  话里似乎有些渊源,待走到花厅,轻罗垂幔笼罩,能看到前面园子里,一侧的宴客厅内,以及廊下,好些贵妇贵女渐次入内。

  花厅里只有她一个客人,县主亲手端来一盏茶,这才道,“家中父王离世得早,小时候跟哥哥也曾在宫里太妃娘娘跟前养过几年,那时候殿下约莫才三四岁,自然不曾记得。”

  赵濯月点点头,想着翁家老太爷是正二品的文官,先前也曾给圣上讲过书,德高望重,没有掺手皇子党争的必要,他家几个子侄辈虽资质平平,孙辈倒都是读书的料,一个中了进士在翰林院当值,另一个娶了宗室女,如今在国子监,提起来满京城谁不夸赞一句书香高门。

  那么这位县主大概没有别的意思,单纯的话家常罢了。

  “这么说来,许是我小时候也跟姐姐是玩伴?怪不得今日见到姐姐,颇为亲切。”

  县主笑的爽朗,“那里称得上是殿下的玩伴,不过是觉得有缘分罢了。”

  说完这笑容里多了些神秘的意味,“我比殿下大两岁,记得的东西多一些,那时候家里哥哥顽皮,太妃怕哥哥在资善堂开蒙读书扰了秦王和太子殿下的清净,便送去了裴家的书塾。”

  赵濯月一愣,似乎明白她为何提小时候了,淡然笑了笑,“这么说,郡王同我夫君和裴二郎倒是同窗。”

  县主似乎有些意外,“提醒到这里,殿下竟是真的一点也想不起来了?”

  “先前听到圣上赐婚,我还与哥哥感叹,殿下与谢大人当真是斩不断的缘分,一波三折这十几年过去了,有缘人终归成眷属。”

  春和景明,翁府的花园里打起来戏台子,今日的赏青宴赏的不仅是春花春草,台上的南曲唱的是圆满的词调,随风送进花厅来,让人不自觉的愉悦。

  赵濯月静静听着,却怎么也记不起幼时的旧事。

  临淮县主说,那时候谢彦与裴云泽也常进宫来,圣上当时还颇为恩宠广平侯府,大概是还要倚仗谢家吧,对谢家的子孙多加关照。

  赵濯月隐约记得小时候见过他,但那样模糊的记忆,大概仅仅是见过而已吧,却不知谢彦还曾教过她识字背诗。

  赵恭三岁起就开蒙进了资善堂,和秦王一道有老师教授,她是女儿家,自然不需要读书,何况圣上因为谶言,对这个女儿不冷不热,从未想过她自己在宫里孤单无趣。

  原来自己认得第一个字,都是谢彦教她的,实在是不记得了。

  县主见她迷茫,噗嗤一声笑出来,“就说是有趣吧,我哥哥那个嘴没把门的讨厌鬼,知道你们是指腹为婚定下的亲,还巴巴跑去问太妃,怎么谢世子有未婚妻,他没有,小孩哪里懂这些……说起来都是缘分。”

  赵濯月有些尴尬,大概是外人都以为他们般配,自该是佳偶天成的姻缘,心下有些难言的滋味,连忙把话题带了过去。

  这时候仆妇来通传,说是城阳公主今日有事失约,暂且不来了,临淮县主了然,略看了眼赵濯月的脸色,摸不准她的态度,只好道,“城阳殿下年纪比我小的多,怕是也不喜欢这样的宴,殿下,那边南曲请的是翟楼的戏班子,咱们去看看吧。”

  女使引着二人往听戏的水阁子里去,翁家大太太也在,身旁围着一众官宦夫人,见礼后一一给赵濯月介绍。

  这位是朝奉大夫的夫人,那位是寺卿夫人,这边两个年轻的小娘子是马步军都虞候家的小姐,文官家眷居多,武将家眷也有。

  譬如这样由母亲领着来赴宴的武将家的小娘子,大多是到了议亲的年纪,在各位夫人太太们面前露个脸,更好说亲。

  赵濯月坐的端庄,笑的温婉,一开始大家还局促,不知道这位公主殿下是什么样的品格,不过县主做东,又是爽朗爱笑的性子,很快先前的话题又提了起来。

  赵濯月静静听着,这位都虞候夫人带来的两个小娘子,一个已经定了亲,一个还未定亲。众夫人们先是夸赞了两个小娘子知书识礼,淑女窈窕,又含蓄的问了没定亲的哪位小娘子几句话,小娘子有些害羞,翁夫人摆了摆手道,“小女儿家脸皮薄,瞧着害羞了。”

  都虞候夫人叹道,“一转眼的工夫,孩子们竟都这么大了,小的这个还不着急,她姐姐如今定了亲,今秋就要发嫁了。”

  有知道内情夫人劝慰道,“临安走水路也便宜得很,小娘子这样的品貌,嫁过去,转运使大人家必定珍重万分,你担心什么?”

  赵濯月尝了口茶,不动声色的敛眸倾听。

  临安的转运使,不知说的是漕运使还是盐铁使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cfsc.org。讽刺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fcfsc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